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服务平台 - 在线考试
在线考试须知
发布时间:2018.03.22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 2018年的两会,来自航空业界生产制造一线的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刘忠、邢京龙、赵平、栗生锐走上了参政议政的舞台,带来了促进航空业发展以及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的议案和建议。

中国航空报讯:2018年的两会,来自航空业界生产制造一线的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刘忠、邢京龙、赵平、栗生锐走上了参政议政的舞台,带来了促进航空业发展以及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的议案和建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航空业界的工匠们,也正在酝酿着一场新的品质革命。

在智能制造风暴中 技能工人要转型发展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今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能够大幅度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已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同时,智能制造也是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智能制造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赵平说道。航空制造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能工人劳动量大,生产现场逐步实现智能化,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技能工人也会面临着新的挑战,会有本领恐慌。赵平认为,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引领下,操作技能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从制造行业来看,自动化、智能装配技术工人占比正在快速提升。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储备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步伐,迎接智能化时代的转型发展。 

“智能制造时代,关键还是人,人才会创新,人是机器的灵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黎明数控操作工、高级技师栗生锐表示,在任何时候,我们当前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都不能丢,仍然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基础研究。基础性研究才是根本,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找到普遍规律,总结经验,并将这种规律和经验融入到现代科技中去。智能化和自动化的优势,能够让高效和生产标准相统一,但要真正实现,仍然要靠人才去驱动,通过人的技能提升最终实现机器变革的效应。栗生锐认为,在智能制造的征途中,仍然要在不遗余力地夯实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发挥人的创新创造能力,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也指出,人的作用是收集先进的生产加工方法相关的各种数据和参数,并将这些数据融入到智能化生产中,打破行业壁垒,建立起更庞大的数据库。他指出,在融入的过程中,要做好专利保护,尊重知识产权;技能工人也要持续学习提升,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 探索培养新模式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军民融合”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航空制造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建立了一支规模壮大、结构优化、素质逐步提高的技能人才队伍。但无论是总量占比,还是与企业现实需求之间仍有差距。同时,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更新换代,对产业工人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行业发展的队伍之中。

无独有偶。在今年两会上,栗生锐和赵平都就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建立健全产教融合职业培训体系。栗生锐认为,要坚持需求导向,围绕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鉴沈阳中德学院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破解校企合作难题,将更多的企业纳入双元制。政府、企业和高校强强联手,让各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到各高校名校再回回炉,炼炼钢,拓展专业技术能力。要积极为高技能人才到国外深造创造条件,学习先进制造技术,促进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赵平认为,要实现技能人才的持续培养,为企业输送高质量、高品质的技能血液,从学校到企业必须架起一座信息畅通、灵活互动的桥梁。企业深入到学校,学校融入到企业,建立起“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要利用信息大数据技术,建立校企之间信息共享平台。要突破固定模式,实施弹性就业。除理论学习相对固定外,技能实习部分可以校企相互融合,校企综合评定技术能力,对具备企业上岗能力表现优良的学员实行提前毕业就业,激发技能学员参与实践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要在学校实行可调换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由学员提出申请,校企共同评估,对技能人才进入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栗生锐还建议,要进一步搭建技术技能交流平台,开展高技能人才的交流活动。人社部组织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交流活动和工会组织的职工创新成果展,并为各位大师建立了微信群,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建议将这一做法落实到各工种、各基层,在省、市和行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技术、技能交流活动,并利用互联网建立高效联系机制,为大家提供讨论、学习、创新、攻关的渠道。

他指出,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工匠+”模式。大力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结合职业教育,建立工匠课堂,传授技艺,传播工匠文化,开启“工匠+职教”模式。结合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传帮带和新型学徒制,发挥工匠最大作用,开启“工匠+工作室”模式。结合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将工匠的手工技艺、绝活融入自动化、智能化,建立工匠标准,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精高效高质量阶段迈进,开启“工匠+智能+标准”模式。更好更快地建设成为习总书记倡导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为吸引更多的年青人投入到技能人才队伍,并激发技能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议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锂电生产调度邢京龙和其他几位代表纷纷表示,要落实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协同作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畅通晋升渠道、拓宽发展空间,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愿意留在工人队伍中,使技能工人真正获得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沉心静气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工作中增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从而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本。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测评中心   www.vccedu.org   2015-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TEL):400-039-8898   
E-MAIL:vip@vccedu.org   备案号:鄂ICP备17030575号   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