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解决贸易争端须回到市场原则
发布时间:2018.04.18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中美两国的贸易战正如火如荼,这场贸易战怎么才能结束,并且是以一种有利于双方的方式结束?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双方都回到公平贸易的原则上来,才能最终解决争端。也就是都不要忙着攻击对方,而是要首先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原则。

贸易本身不是“战争”,相反,是推动和平的。阻碍贸易,干预贸易才会导致战争。所谓不让商品走出国门,军队就会走出国门。对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已经无需强调。但很多人还不清楚的是,自由贸易的本质应该是公正的贸易。

公正的贸易,是遵循一般性商业原则的贸易,其中产权是关键。也就是说,出售的商品必须是合法的,或者说,是自己创造的,或合法获得的。通俗地说,用于交易的商品不能是赃物,比如我偷了你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个东西卖给你,这样就不是自由贸易。只是经常地,这种“偷”不是那么明显,甚至有着法律的保护。美国在知识产权上指责中国,就是认为中国侵犯了美国的知识产权,然后再把生产的产品卖给美国。

市场无国界。如国家只限于维护市场秩序,不干预市场,那么不同国家之间不可能有贸易的冲突,本国的消费者和外国的消费者,本国的企业和外国的企业,没有区别,他们的利益是和谐的,相互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分工合作关系。

干预主义基于一种错误的思想,即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对本国工业的保护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但这是幻觉,保护从来不会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得强大。有人会说,本国企业强大,税收会多一点,对本国居民有好处,但他们要想一想,扶持本国企业,以增加税收的结果是让这些企业享有垄断地位,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这样最终是让消费者多掏钱,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并且,从税收的增多中得到最大好处的是少数人。减少税收,让企业强大起来,才是正道。无论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他们强大起来,都是好事。企业是消费者的仆人,是消费者的代理人,无论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它们应该具有同等的市场地位,它们的财产权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保护。

还有的人认为,如不保护本国企业,比如在“知识产权”方面用一点投机取巧的办法,那么本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无法提高,这也是不成立的。创新主要是思维活动,在于头脑,而不是靠金钱刺激。越是开放的、竞争的市场环境,越是有助于创新,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创造力才会被逼出来。以色列这样的国家,成为创新强国,难道是靠政府保护?市场和创新是同义词,越是市场化,越有助于创新。一方面,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土壤,另一方面,创新需要得到市场评价。如政府介入,评价机制就扭曲了,而评价和激励是联系在一起的,评价机制扭曲,激励就扭曲了。

创新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搞国家战略,反而会阻碍创新。比如“千人计划”,明显的是重商主义,拿政府的钱去吸引海外留学人才,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假如他们真的是精英,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去戴一个帽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其次,对人才的评价应该由用人单位和企业做出,国家不能越殂代疱,政府有什么能力代替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评价?用纳税人的钱,去资助所谓的人才,让他们“服务国家”,是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也是违背了自由市场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如美国对这种人才计划提出抗议,中国是没有正当理由进行反驳的。

补贴和垄断等各种违背市场原则的行为,其结果是扭曲了激励,人为地制造腐败的机会。中国过去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不是各种“国家战略”的结果。中国人这么多,发挥创造力的潜力很大,应该通过完善市场经济,把这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在发生贸易争端的时刻,专家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为如何对付美国而出谋划策,二是指出双方在哪些方面违背了自由市场原则,说明各方回到自由市场原则的必要性。这两种专家或许都是从维护中国人的利益出发的,但从效果上说,只有第二种才能真正达到目的。第一种专家虚构了一个整体利益,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问题设想为一个博弈问题,认为对方输了,自己就赢了。然而,在贸易的问题上,并不存在这样的输赢。假如一国政府侵犯了他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那么也就必然损害了本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反过来也一样。所以,这种从“对付美国”出发来思考问题的专家,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会损害本国国民的利益,他们把本国国民的利益作为可以牺牲的筹码,实现他们心目中的“赢”。

国家利益有时会成为特权集团维护自己利益的借口。只有维护和平,维护公正的市场法则,才是国民的真正利益所在。如这场贸易战能够促使中国朝着减少干预的方向上前进一步,那这个战就没有白打。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测评中心   www.vccedu.org   2015-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TEL):400-039-8898   
E-MAIL:vip@vccedu.org   备案号:鄂ICP备17030575号   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