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服务平台 - 学者观点
专家看点职业资格框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原则
发布时间:2018.04.18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职业资格是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市场信号,其存在的目的是消除劳动力供求双方关于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信息不对称,避免出现逆向选择,从而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职业资格框架改革的目标

第一层目标: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并形成完备的管理体制机制。

统筹整合现有各类国家职业资格,建立统一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分类、等级设置和标准制定规范;健全和完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实现国家职业资格间的等级衔接和对应;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进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实现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动态更新。

完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治理结构,创新管理机制,调整政府管理权责,促进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行业协会权责,发挥地方政府对国家职业资格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机构在职业标准开发、资格培训和资格认证中的作用,形成职业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和认证培训市场竞争机制。

第二层目标: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配置资源的效率。

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要进一步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公信力,使其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

第三层目标:促使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相适应。

通过国家职业资格框架要使劳动力的技能水平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职业资格也能做出相应的适应性调整。

职业资格框架管理的模式探讨

模式一:政府集中管理模式

政府集中了设立和管理职业资格的权力,培训、考试、鉴定、证书发放等环节均由政府主导进行,职业资格公信力的来源主要是政府的保障,政府与市场仅通过有限的沟通实现职业资格的动态管理。在这种模式下,职业资格框架运行中所涉及的所有权力均由政府掌控,在执行中只在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层级之间进行分配。

政府集中管理模式下,通过政府对相关权限的严格把控可以防止利益相关方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而设置职业资格、举办培训班或者通过鉴定获得利益,对于开展职业资格的监管较为便利。另一方面,由于职业资格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需要随着产业需求不断调整职业资格的范围、标准等。但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各项权限掌握在政府部门,而政府在回应产业需求方面远不及市场自身灵敏,在职业资格的有效性和公信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模式二:市场分散化管理模式

企业和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的管理主体,行业内部的领军企业或行业协会根据市场需求设立职业资格,培训、考试、鉴定、证书发放等环节也由他们主导,仅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政府负责资格准入类职业资格的管理和整个职业资格制度的监管,职业资格的公信力主要依靠市场(包括劳动者和雇主)选择以及由此形成的信誉、口碑。

这种模式与政府集中管理模式相对应,由于将相关权限下放给市场,在回应产业需求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自身的能动性。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限制:一是对市场环境的要求较高,在这种模式下,对于职业资格各利益相关方的监督主要依靠市场自发形成的声誉机制和淘汰机制,辅以政府监管,这对市场上各行为主体以及信息搜集机制、信用评价机制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只能在市场机制健全的国家得以实现;二是在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引导的情况下,完全由市场自发管理职业资格,可能会造成一些强势团体将职业资格作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和行业地位的门槛和工具,违背职业资格制度的本意。

模式三:政府与市场协同模式

政府与市场(协会)就职业资格的设立和淘汰形成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培训、考试、鉴定、证书发放等环节也由政府主导,但是在过程中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寻求与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的合作,并且接受职工的监督和建议,通过开放的职业资格管理过程保证职业资格的含金量。

这种模式试图集中上述两种模式的优势,同时规避不足。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职业资格设定、标准设置、培训和鉴定开展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职业资格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有效接轨;另一方面,也发挥政府在监管、规划方面的作用,使职业资格保持其制度本意,防止其异化为利益集团的工具。这种制度模式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开放性,即政府设立的职业资格制度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开放,吸纳社会、市场以及职工对职业资格的要求,政府与市场主体围绕着职业资格管理的各项事务形成合作关系。

立足于我国国情,未来的职业资格框架治理结构有必要以政府与市场协同模式为发展目标。第一,我国在职业资格管理方面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政府主导,这主要是源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展不充分的现实条件。第二,市场的需求是职业资格生命力的源泉,所以职业资格框架必须对市场和行业保持相当的开放性。但是就我国行业组织的发展程度来说,在较长的时间里,行业组织在能力、监管以及生存环境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相较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职业资格框架的管理中处于参与地位。

职业资格框架改革的原则

第一,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本评价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内容,职业资格的建立、退出、使用、完善都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形成市场和职业资格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二,去粗取精,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在人力资源市场的公信力。

公信力是职业资格的生命,同时也是职业资格进一步获得发展的保障。对没有法律依据、没有市场需求、社会认可度不高的职业资格要予以取消或者调整。

第三,不断精进,借助职业资格有效促进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提升。

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根本在于促进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这一方面是指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在获取职业资格的过程中有真实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要适应市场和雇主的需求,职业资格必须要在这两方面同时发挥积极影响。

第四,互相融通,为形成统一完整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壁垒。

职业资格要保持开放性,在相近专业的职业资格之间以及职业资格与其他证书之间,要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价值对应,从而形成完整、系统的职业资格框架,打破劳动力市场中因为职业资格而产生的职业壁垒,帮助劳动者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自主地进行流动,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测评中心   www.vccedu.org   2015-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TEL):400-039-8898   
E-MAIL:vip@vccedu.org   备案号:鄂ICP备17030575号   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