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今天是: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服务平台 - 学者观点
新时代新形势下,党的社会整合能力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18.09.12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当然有新的内涵,在这个新时代,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伴随新的机遇。

当代中国处于急遽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在这一过渡时期,价值多元、思想芜杂,社会思潮风起云涌。故有效实现社会整合既是新时代下的重要诉求,又是新时代的应有之义。
之所以将实现社会整合提升至新时代之诉求高度,是因为新时代下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从世情来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能源紧张、环境污染、贫困、疾病流行;从国情来看,社会结构变动,社交传媒勃兴,信息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党情来看,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党中央正在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各项建设。
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夺取全国政权,充分运用并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有效实现了整合社会,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长期执政以后,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但一些领导干部的社会整合意识不强、社会整合能力有限,社会整合效能不高,导致社会整合力趋弱。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一些利益诉求是异质甚至相互冲突。
其实,无论哪个社会都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具有“同质性自然”的整体,加强社会整合就要善于把零散的个体凝聚成整体,使社会体系内各部门达到和谐及均衡状态,并使社会成员作为社会行动者按其角色体系而行动,将社会行动控制在基本秩序之内,以免形成离异或冲突的文化模式。
面对社会结构变动中各群体的利益诉求、面对诸多非理性的社会情绪,除了加强党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还要提高国家、政府等实施社会整合的水平。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一个社会整合的顶层设计,还需一系列实现社会整合的具体举措。新时代既给社会整合带来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契机。
我们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有的放矢地来加强和有效实现社会整合。在宏观层面,必须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实现社会整合的理念及举措,明晰中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价值诉求,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谋求一种自洽的张力,建构一种相对稳定持久的公共政策体系。同时必须明确科技的发展必须以人文为依托,物质的繁盛必须以心灵的健全为根底。在商业文化彰显的时代,在利益格局调整的时期,必须提升价值归属的统一能级。此外,需厘清国家、党、政府与社会的功能,使国家、党、政府、社会各主体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决策、政治行为等各层面发挥各自功能并有效实现协同共治。还亟需一套共同准则,着力建构核心价值并实施于社会各个层面,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力促社会公平,力塑法治社会。
在中观层面,必须协调资本、知识、管理、技术等要素在收益分配中的比例,凸显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价值。根据人口规模及分布因地制宜制定税收、住房、医疗、招生、就业、养老等各项具体政策。强化和明晰政府职能,科学调整利益格局,完善分配和保障制度,科学理性制定公共政策,协调社会各群体利益,比如对弱势群体、贫困群体等在政治、经济及心理上给予政策倾斜,努力建构一个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爱的社会。
在微观层面,新媒体新技术的兴起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渠道构筑多元防控体系,有效协调各群体利益诉求。比如健全弱势群体或救济对象的科学认定机制,构建并创新公安、民政、社工联动机制,使国家、政府、社会三维救济体系科学衔接并有效运行,对于弱势群体、贫困群体等的诉讼、维权等,可构建妇联、工会与司法联动救济机制。
新时代能否实现有效社会整合,关乎到社会的和谐与政治的稳定。其中顶层设计与具体举措应科学配合并有效对接,如若此机制运行良好,便能真正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故而,国家、党、政府和社会在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运行中既要厘清各自功能,又要协同联动,合力实现有效社会整合。
新时代新形势下,党的社会整合能力与水平显得至关重要。党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或媒介将社会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结合成为一个相互协调、有机配合的统一整体,凝聚共识并增强社会整合力,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测评中心   www.vccedu.org   2015-2024  版权所有
地址(ADD):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TEL):400-039-8898   
E-MAIL:vip@vccedu.org   备案号:鄂ICP备17030575号   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