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技能人才总量居全国之首 广东技工教育独树一帜
|
发布时间:2018.04.29 浏览次数: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青年一代肩负着为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光荣使命。广东要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的突围,离不开数以万计的一流工匠。能否成为滋养工匠的沃土,培养出更多的南粤工匠,显然是广东的一道重要课题。
近年来,省人社厅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以及“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的目标,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始终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振兴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共建、服务脱贫攻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抓改革、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省技工院校在省人社厅的领导下,通过创新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等全方位发展模式,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建设。如今,广东技工教育被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羊城晚报与省人社厅今起联合推出系列报道,深入解读广东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路径。
打造广东模式
构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技能人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支撑,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等重大战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主阵地的作用,推进技工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切实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供给。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和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技工教育“广东模式”。被国家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建设人才硅谷
南粤匠人世赛场上争金夺银
广东技工教育不仅探索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还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别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新工匠”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5年8月在巴西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来自广东省5所技工院校的14名选手参加了12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了2金、3银、3铜和4个优胜奖,奖牌数占中国代表团的一半,为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2017年10月在阿联酋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获得15金、7银、8铜,其中,广东选手获得5金、4银、6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南粤“新工匠”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惊艳了世界,诠释工匠精神,展示广东制造的实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打造技能人才培训的高端品牌,促进广东省技工教育高端发展,从2013年起,广东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技师学院。示范性技师学院的建设,使广东再一次领风气之先,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形成南方高技能人才硅谷。
对标国际高端办学
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广东技工教育在领先全国的同时,还瞄准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走出去、引进来,努力向世界技工教育先进行列迈进。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骨干教师。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赴德国、奥地利、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香港等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培训。三年来,共派出353名教师,引进200多名职教专家。
引进国际先进办学模式。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推行“校企双制”。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推动全省普遍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
与国际知名院校或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办学。省机械技师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创办中德(西门子)国际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莱比锡手工业协会合作共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引进德国职业资格证书,探索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深圳技师学院成立中德智造学院,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惠州市技师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珠海市技师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科技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合作办学。
数据
全省技能人才1115万人全国第一
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156所,其中技师学院35所;在校生57.1万人,约占全国1/5,2017年培养输送技校毕业生14.3万人,就业率每年都在98%以上。据了解,全省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29个,均居全国首位。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3所、国家职业训练院3所、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18所,打造省级重点专业83个、特色专业20个。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1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29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