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官方网站!
  • 证书查询
  • 中心简介
  • 资讯中心
  • 服务平台
  • 项目认证
  • 考试研究
  • 组织机构
  • 文件下载
  • 新闻资讯   ||  首页 - 考试研究 - 前沿资讯
    重新审视“范跑跑”:评判他人的尺度
    发布时间:2018.05.17    浏览次数:

      追捧舍己为人的英雄、抨击只顾自身安危的懦夫,这是每个社会都会出现的人之常情。问题在于,社会                 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待遇?

    几乎不敢相信,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十年了。在这十年里,“5·12”汶川特大地震在国人心中成为一个醒目的标记。

    2008年注定要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南方大雪、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这些大事集中发生在同一年是一系列偶然,但这些偶然发生之后,便汇成一个坚实的精神实体,供人铭记与阐释。

    十年可以改变什么?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人们总是高估未来两年的变化,低估未来十年的变革。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科技领域,也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如果说2008年的中国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初而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从2008年至今上演的则是“翻天覆地2.0”。高铁、高速公路、高楼大厦等硬件方面,不需要检索就知道会是惊人的数字。我们可以只从一个维度观测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互联网。

    2008年还是博客时代,2009年新浪微博问世,2011年微信诞生。2008年中国人口中的大多数还不知道网络长什么样,而今村村通的不仅有公路还有了无线网络、微信以及移动支付。

    我们不仅应该知道变革的外部规模,更应该知道人心深处发生了什么。

    当年有两个风云人物是绕不开的,他们一个是孩子,一个是成人;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小英雄”,一个是“反英雄”。你或许已经猜到了他们的名字:林浩和范美忠。

    林浩因为在地震中背出两名同学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地震小英雄”,其后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他不仅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国旗手,而且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还发过专辑。小英雄似乎顺理成章地成了小明星,他的梦想也从当初的考清华建筑系调整成了当演技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现出超越其自身年龄的成熟,一直强调“感恩”和“正能量”。

    范美忠因为在地震中先于学生逃生并在网上发帖为自己的本能辩护,而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多年之后,范美忠还对这个绰号耿耿于怀,认为这是一种道德审判。2014年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时,代理船长李俊锡首先弃船逃生使得许多人联想到“范跑跑”,进而有媒体找到并采访了范美忠。他表示自己当年并未真正辞职,而且这些年的想法也没有变,他依旧不感到内疚。不过他提到,地震使他从喜欢激烈谴责他人变得可以包容他人人性弱点,平和了许多。

    林浩和范美忠就像一对反义词一样,经常被人并列提起。回头来看,范美忠这个“反面人物”的工作与生活并未因当初沦为众矢之的而坍塌、崩解,而“正面人物”林浩却被聚光灯吸引到了一条预料之外的人生道路,“人设”成为他难以卸下的包袱。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追捧舍己为人的英雄、抨击只顾自身安危的懦夫,这是每个社会都会出现的人之常情。问题在于,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待遇?

    范美忠在现实中并未陷入人人喊打、寸步难行的境地,这是一个乐观的信号,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走出了道德绝对化的泥潭,变得更加包容了。同时需要说明,不搞道德审判不等于道德虚无主义,无论如何也要承认,范美忠的做法违背了老师的责任。不过,如何让更多老师可以在突发事件中处变不惊,加强日常培训才是最要紧的。

    林浩的特殊经历,对个人来说是福是祸,外界难以评判。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讲,把现实中的英雄捧成虚构作品中的英雄扮演者,似乎不是一件好事。这种“流量变现”总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意味,而林浩遭到的质疑和争议,则说明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新时期遇到了障碍。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人意识到,道德绑架、道德审判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而人们还需要警惕陷入无视道德、否定道德的另一个极端。我们这个社会还会出现新的林浩、新的范美忠,能否更平和、更从容地对待他们,考验着我们的精神成熟度。不将英雄神化,才能发现人性中真正宝贵的品质。不将反英雄刻意丑化,才能看清人性的短板,进而找到弥补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大时代里,我们要学会在“英雄”和“反英雄”这两个极端之间发现平凡人身上的动人之处。

     
    全国新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测评中心  2024  版权所有